其他

Java核心知识体系2:注解机制详解

1 Java注解基础 注解是JDK1.5版本开始引入的一个特性,用于对程序代码的说明,可以对包、类、接口、字段、方法参数、局部变量等进行注解。它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四方面: 生成javadoc文档,通过在代码里面标识元数据生成javadoc文档。 编译期的检查,通过标识的元数据让编译器在编译期间对代码进行验证。 编译时动态处理,编译时通过代码中标识的元数据动态处理,比如动态生成代码。 运行时动态处理,运行时通过代码中标识的元数据动态处理,比如使用反射技术注入实例。 注解的常见分类有三种: Java自带的标准注解,包括 @Override、@Deprecated和@SuppressWarnings,…

MySQL全面瓦解28:分库分表

物理服务机的CPU、内存、存储设备、连接数等资源有限,某个时段大量连接同时执行操作,会导致数据库在处理上遇到性能瓶颈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行业先驱门充分发扬了分而治之的思想,对大库表进行分割, 然后实施更好的控制和管理,同时使用多台机器的CPU、内存、存储,提供更好的性能。而分治有两种实现方式: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。 1 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物理服务机的CPU、内存、存储设备、连接数等资源有限,某个时段大量连接同时执行操作,会导致数据库在处理上遇到性能瓶颈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行业先驱门充分发扬了分而治之的思想,对大库表进行分割, 然后实施更好的控制和管理,同时使用多台机器的CPU、内存、存储,提供更…

Redis系列1:深刻理解高性能Redis的本质

1 背景 分布式系统绕不开的核心之一的就是数据缓存,有了缓存的支撑,系统的整体吞吐量会有很大的提升。通过使用缓存,我们把频繁查询的数据由磁盘调度到缓存中,保证数据的高效率读写。 当然,除了在内存内运行还远远不够,我们今天就以具有代表性的缓存中间件Redis为例子,分析下,它是如何达到飞起的效率。 2 Redis高效性能分析 Redis之所以能够提供超高的执行效率,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实现的: 存储模式:基于内存实现,而非磁盘 数据结构:基于不同业务场景的高效数据结构 动态字符串(REDIS_STRING):整数(REDIS_ENCODING_INT)、字符串(REDIS_ENCODING_RA…

Redis系列2:数据持久化提高可用性

1 介绍 从上一篇的 《深刻理解高性能Redis的本质》 中可以知道, 我们经常在数据库层上加一层缓存(如Redis),来保证数据的访问效率。这样性能确实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,但是本身Redis也是一层服务,也存在宕机、故障的可能性。一旦服务挂起,可能生产的后果包括如下几方面:1、Redis的数据是存在内存中的,所以一旦挂起,内存中的数据会全部丢失。2、I/O从内存层级迁移到磁盘层级,性能极速下降。3、原本访问缓存的请求会透过缓存层直接投向数据库,给数据库带来极大的压力,甚至导致雪崩。 所以,缓存层崩溃产生的后果是灾难的。为了避免宕机和宕机后的数据丢失, 为了保证数据的快速恢复,Redis提供了…

Redis系列3:高可用之主从架构

1 主从复制介绍 上一篇《Redis系列2:数据持久化提高可用性》中,我们介绍了Redis中的数据持久化技术,包括 RDB快照 和 AOF日志 。有了这两个利器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机器宕机,数据丢失了。 但是持久化技术只是解决了Redis服务故障之后,快速数据恢复的问题。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Redis的可用性,我们需要的是保障Redis的高可用,减少甚至避免Redis服务发生宕机的可能。 目前实现Redis高可用的模式主要有三种: 主从模式、哨兵模式、集群模式。这些我们后面会分成三篇介绍,今天我们先来聊一下主从模式。 Redis 提供的主从模式,是通过复制的方式,将主服务器上的Redis的数据同步…

MQ系列1:消息中间件执行原理

1 关于消息中间件 1.1 什么是消息中间件? 消息中间件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完成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的基础软件。 消息中间件也可以称消息队列(Message Queue / MQ),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与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流,并基于数据通信来进行分布式系统的集成。通过提供消息传递和消息队列模型,可以在分布式环境下扩展进程的通信。 简而言之,互联网场景中经常使用消息中间件进行消息路由、订阅发布、异步处理等操作,来缓解系统的压力。 1.2 它解决了我们哪些痛点? 1、解耦: 比如说系统A会交给系统B去处理一些事情,但是A不想直接跟B有关联,避免耦合太强,就可以通过在A,B中间加入消息队列,A将要…

微服务1:微服务及其演进史

★ 微服务系列 微服务1:微服务及其演进史 微服务2:微服务全景架构 微服务3:微服务拆分策略 微服务4:服务注册与发现 微服务5:服务注册与发现(实践篇) 1 传统单体系统介绍 在很多项目的业务初期阶段,高速迭代上线是首要考虑的事情,对后期的容量预估、可扩展性和系统健壮性、高可用一般没有那么重视。但随着业务的发展,用户量、请求量的暴增, 发现原来的单体系统已经远远不满足需求了,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整体的高速发展,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。 但是物理服务器的CPU、内存、存储器、连接数等资源有限,单体系统能够承受的的QPS也是有限的,某个时段大量连接同时执行操作,会导致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在处理上.…

微服务2:微服务全景架构

★ 微服务系列 微服务1:微服务及其演进史 微服务2:微服务全景架构 微服务3:微服务拆分策略 微服务4:服务注册与发现 微服务5:服务注册与发现(实践篇) 1 微服务优势与挑战 1.1 微服务的优势 1.1.1 单一职责 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节点高度服务化,都是具有业务逻辑的,符合高内聚、低耦合原则以及单一职责原则的单元,包括数据库和数据模型; 不同的服务通过“管道”的方式灵活组合,从而构建出庞大的系统。 1.1.2 轻量级通信 通过REST API模式或者RPC框架,事件流和消息代理的组合相互通信,实现服务间互相协作的轻量级通信机制。 1.1.3 独立性 在微服务架构中,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.…

微服务3:微服务拆分策略

★ 微服务系列 微服务1:微服务及其演进史 微服务2:微服务全景架构 微服务3:微服务拆分策略 微服务4:服务注册与发现 微服务5:服务注册与发现(实践篇) 前面我们学习了微服务的全景架构,了解到相对于传统单体架构,微服务的优势,以及系统服务化的发展趋势。 对于新启动的项目,我们在权衡之后可以大方的使用微服务架构。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还要去维护一些以前研发的单体系统,这些系统可能因为访问流量的膨胀、功能的扩张而显得非常臃肿不堪,急需要向微服务架构迁移。 1 微服务迁移准备 1、需对业务充分了解,这是服务拆分,通信设计,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。 2、适应微服务架构设计原则:小版本,高速迭代...

微服务4:服务注册与发现

★ 微服务系列 微服务1:微服务及其演进史 微服务2:微服务全景架构 微服务3:微服务拆分策略 微服务4:服务注册与发现 微服务5:服务注册与发现(实践篇) 1 微服务的注册与发现 我们前面在全景架构中对服务注册与发现做了大致的说明,本章我们着重详细说明微服务下注册与发现的这个能力。 微服务注册与发现类似于生活中的”电话通讯录”的概念,它记录了通讯录服务和电话的映射关系。在分布式架构中,服务会注册进去,当服务需要调用其它服务时,就这里找到服务的地址,进行调用。 步骤如下: 1、你先要把”好友某某”记录在通讯录中。 2、拨打电话的时候通过通讯录中.…